前两天,网上一个退休大爷的帖子彻底炸了锅。这位老哥说自己干了43.5年,60岁退休,结果每个月养老金才3958元,连4000都没到。这下子网友们不干了,纷纷跑来算账:这么多年的血汗,就这点回报?
说实话,我刚看到这个数字时也愣了一下。43年多啊,那得是多少个日日夜夜的辛苦?可仔细一琢磨,这事儿还真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。
16岁就开始打工,这辈子够拼的
咱们先来算算这位大爷的人生轨迹。60岁退休,工龄43.5年,那就是说他16岁半就开始工作了。想想看,90年代初那会儿,别的孩子还在上高中呢,这位老哥就已经踏进工厂大门了。
这年头,能从十几岁一直干到退休,中间还不断缴社保的,真心不多见。要知道,那个年代换工作、下岗、停缴保险的情况多了去了,能坚持四十多年不间断,这份毅力就值得点赞。
不过,问题也就出在这儿了。
个人账户只有7万多,钱都去哪了?
这位大爷的个人账户存储额是72106元,平摊到43.5年里,每年存进去的钱还不到1700块。这个数字说明了啥?说明他的缴费基数一直不高,妥妥的是企业职工身份。
要是机关事业单位的,43年多工龄,个人账户怎么着也得有个十几万吧?可这位大爷只有7万多,差距一下子就出来了。
有网友就不服了:“干了这么多年,怎么缴费基数这么低?”其实这事儿真不能全怪个人。想想看,80年代、90年代那会儿,企业职工的工资本来就不高,缴费基数自然也上不去。那时候能有口饭吃就不错了,哪还顾得上什么高缴费基数?
养老金构成大揭秘,这钱是怎么算出来的
说到这儿,咱们来仔细看看这3957元是怎么来的(没错,实际是3957元,不是3958元):
基础养老金:2358元
个人账户养老金:518元(72106÷139个月)
过渡性养老金:1081元
这里面最有意思的就是过渡性养老金。这位大爷1981年10月参加工作,赶上了好时候——他有11.25年的视同缴费年限。啥意思呢?就是说1992年之前,养老保险制度还没建立起来,但国有企业的正式工可以按工龄算视同缴费年限。
这1081元的过渡性养老金,可以说是这位大爷养老金里的“救命稻草”。要是没有这笔钱,他的养老金就更少了。
企业退休VS机关事业单位,差距到底有多大?
说到这儿,就不得不提一个敏感话题了。2023年,企业退休人员的月平均养老金是3162元,而这位大爷拿到3957元,其实已经超过了平均水平接近800块钱。
可网友们还是不买账:“凭啥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金就比我们高那么多?”
这话说得也没错。同样工作四十多年,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,个人账户动辄十几万,月退休金五六千甚至更高的大有人在。这种差距确实让人心里不平衡。
有个网友算了一笔账:如果这位大爷的个人账户有10万元,那每个月就能多拿200块钱(100000÷139-518=201元)。看起来不多,可一年下来就是2400块,十年就是2万多,这差距就出来了。
缴费基数低,这锅该谁背?
网上争论最激烈的就是这个问题:为啥缴费基数这么低?
支持大爷的网友说:“那个年代工资就那么点,你让人家怎么高缴费?能坚持交四十多年已经很不容易了。”
质疑的网友则认为:“既然选择了低基数缴费,那退休金少也是理所当然的。养老保险本来就是多缴多得、长缴多得。”
说实话,这事儿确实挺复杂的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本来就不高,让人家高基数缴费,那不是强人所难吗?可另一方面,既然当时选择了相对较低的缴费标准,现在退休金不高,好像也说得过去。
2025年重新算,还有希望破4000吗?
这里有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。这位大爷是2025年4月退休的,由于2025年的计发基数还没公布,现在是按照2024年的标准先算的。等新的计发基数下来后,会重新计算补发差额。
按照往年的情况,计发基数每年都会有所提高,所以这位大爷的养老金很可能会有所上调。突破4000元大关,还是很有希望的。
网友吵翻了,你站哪一边?
这个话题在网上引起了激烈讨论,网友们分成了好几派:
理解派认为:“43年多工龄,3900多块钱,已经不少了。要知道现在很多年轻人一个月工资也就四五千,人家退休了还能拿这么多,知足吧。”
不满派则表示:“干了大半辈子就这点钱?现在随便一个大学生毕业都比这工资高,这叫什么事儿?”
中立派说:“这事儿不能光看绝对数字,要看当时的缴费情况。当年缴费基数低,现在退休金相对少点也正常。”
现实派指出:“关键是要看跟同龄人比较,这位大爷的养老金其实已经超过了企业退休人员的平均水平,算是中等偏上了。”
写在最后的话
说到底,这位大爷的经历其实代表了一大批企业职工的真实情况。他们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大潮,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国家建设贡献了力量,可受限于当时的经济条件,缴费基数确实不高。
现在退休了,养老金虽然不算很高,可相比起那些没有稳定工作、没有持续缴费的同龄人,他们已经算是幸运的了。
这事儿让我想起一句老话:“种什么因,得什么果。” 当年的缴费情况,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今天的退休待遇。可话又说回来,那个年代的具体情况,确实也不是个人能完全左右的。
你觉得这位大爷的养老金算高还是低?如果是你,会怎么看待这种情况?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想法,咱们一起聊聊这个关系到每个人未来的话题。
配资之家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