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前言:打仗就是打后勤,对于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吃饭更重要,对于军队来说吃饭比武器弹药更为重要,而在吃饭方面,中国军队一向非常苦,直到近年才有改善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一:古代的军人吃什么
历代战争都非常重视军粮,所谓“兵无粮草自散”,军粮是决定一个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,是最为重要的战争资源,在古代,老百姓吃什么军队也吃什么,在隋唐以前,中国人的主粮都是粟,也就是小米,主要是小米对土壤和水源要求不高,又可以储存长达9年,良好的储存环境下可以储存二三十年,军队食用小米的方法很简单,平时每月发一次,战时一二周发一次,按一个士兵一个月40斤计算,埋锅做饭时十几个士兵各自集中到一个大锅中,虽然有小麦,但当时还无法磨粉,用来煮饭又非常难吃,只有最贫苦的底层才会吃。
隋唐时大米经过改良后产量大幅攀升,小米一来产量低,二来口感差,小米逐步退出,北宋时每年至少六七百万石大米运往开封,南宋士兵已经不适应吃小米,除粮食外,士兵还随身携带干粮,春秋战国时是一种被称为“糗粮”的炒面,隋唐五代时用小麦制做面饼作为干粮,干肉、硬盐块、粗布醋干、豆豉也用于军队,受自然条件的制约,各王朝有余粮调出区和非余粮调出区之分,余粮调出区的粮食产量是比较大,军队一般在余粮调出区之内行动,在这样的地区可征发、购买当地的粮食,在非余粮调出区行动只依靠后勤队提供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古代行军一般成一字长蛇阵沿重要道路行进,商、西周至春秋中期以车兵为主,春秋之后以步兵为主要,汉朝之后骑兵兴起,但步兵中仍占有很大比例,步兵5小时内可行军31到39公里,轻骑兵一天150公里,行军时作战部队在前面,指挥中枢在中间,两翼是机动性好的骑兵,后勤队在后面,行军时后勤队带着3日至3个月粮食、柴火、帐篷、工具、乐器、衣物、备用武器、攻城器械和大量笨重的器材,有的军队后面还带着庞大的商贩、军妓、女眷、乐师和随军谋生的平民,浩浩荡荡、绵延好几公里,移动速度像蜗牛一样缓慢。
粮食由牲畜牵引的双辕车运送,一车可装25石(约750公斤),供应60万军队需要每天使用2660多辆运送粮草,如果运程超过4天至少在一万辆,用船运一船能载3000公斤,但只能沿河运送,那个时代路况极差,运送后勤给养的车辆普遍寿命不长,补给线漫长时士兵就吃不上饭了,如果补给队遭到袭击或运不到粮食就只能出动征稂队到处掠夺,一般大部队不出动掠夺,由小队散兵掠夺,由于没有纪律约束,掠夺往往非常残酷,要民心的将军会严格约束纪律限制掠夺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二:早期解放军吃什么
这种情况一直坚持到抗战时期,国军有四川、湖南、江西的产粮区支撑,军粮都以大米为主,在贫瘠华北的八路军则以小米为主,每人每天一斤半小米,1943年因灾荒减为一斤五两,游击队减为一斤三两,后方机关减为一斤二两,伤病员减为一斤四两,几乎所有部队都要摘储野菜,以小米渗杂野菜树叶,太行区产麦很少,杂粮占了1/3,麦子用于制造饼于,以备作战之用,结果供不应求,仅开办一年即停止,麦子只发伤病员及工人,或用麦换小米。
普通士兵的日常伙食主要是米饭﹑青菜﹐少许猪油﹑植物油或动物油。每日雨餐﹐每餐一菜一汤,主要是豆芽和豆腐,汤是加一点点猪肉皮骨的青菜汤,用二个盆子装著,六人一桌,吃到第二碗时菜就完了,第三碗饭不免要吃白饭,士兵对伙食最常抱怨的地方是缺油水容易饿,打仗是炊事班背着大锅,水桶﹑油肉等在前方十到十五哩的的预定地﹐寻找井水﹐捡拾木块或稻草煮饭,士兵自行带一个米袋,就地征集仍是主要的粮食来源,如人烟稀少,饿肚子是常有的事,通常在某一战斗争比较多的地点,预先选择附近适当村庄预备存粮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解放战争状况好了一点,每人每天3斤粮食(每斤16两),5钱油.5钱盐,9斤烧草,打一场百万人级别的战役每天需粮127.5万斤,油盐各13281斤,草382.5万斤,还要俘虏和数十万民工,所需数量相当庞大,解放区被动员起来掀起支前和生产的热潮,为前线供应了大量的粮食柴草,仅一个济南战役一个月内就筹集粮食27720万斤,其中小麦占五成,部队领用都是面粉占三分之一,小米等杂粮占三分之二,面粉供应给伤病员,小米尽可能做成煎饼,大批物资都是支前民工用马车、驴骡、手推车、担架和挑子运送上前线。
但这套方法在抗美援朝时就不好使了,尽管战前志愿军已经储存足够保障4个军出国作战半年的物资,其中在朝鲜境内储存了一个月粮食、蔬菜,东北军区储存1.6万吨粮食,400吨食用油、430吨食盐、920吨干菜,鸭绿江沿岸储备两个月的粮食,但入朝部队有9个军,运输的汽车仅有700辆,粮草堆积在火车站运不走,满载物资的卡车在山间公路艰难行进时,被美军飞机击毁大半,部队只能想尽一切办法从当地收集土豆,或缴获美军野战口粮充饥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美军野战口粮有牛肉罐头、饼干、麦片、红茶、糖果,战地厨房还有新鲜的牛奶、面包、肉类、鸡蛋、水果,志愿军战士平时每天的食物也就是大米和蔬菜,一年到头吃肉极少,这些东西自然受欢迎,但缴获是不足以让每个人都吃到,更多战士依靠烤熟的土豆,后勤部门历尽千辛万苦送到前线时早已冻成冰的土豆,只能夹在腋下,化一点,啃一点,一天勉强吃到一个算好的了,而且美军飞机见到炊烟就轰炸,连生火做饭也不能。
三次战役后,后勤部发明了炒面,主要是小麦、大豆、玉米和高粱粉炒熟,通常100斤炒面需要87.5斤生麦粉、37.5斤其他粮食粉末和半斤食盐,这种炒面口感不好,营养价值很低,缺乏膳食纤维和维生素,长期吃会吃到吐,还得夜盲症,于是一些食品工厂就开始制造饼干,主要用熟面粉、熟豆粉、花生米、蛋黄粉、干枣粉、胡萝卜粉、砂糖、精盐、牛肉屑和植物油制成,非常坚硬,用砸碎加水泡才能食用,从1952年开始,10余种蔬菜、水果和肉食罐头源源不断地送到志愿军的手中,志愿军也吃上了热食在战场上烹饪,东北大米和猪肉熟得最快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三: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解放军吃什么
50年代,中国建立亚洲最大的罐头厂,生产了压缩甜饼干、杂粮饼干、蚕豆糕、玉米糕,60年代援助越南的701与702压缩饼干将饼干包装在充氮气的铁桶中,可长时间封存与长途运输,得到越南人好评,在此基础上研发出著名的761压缩饼干,由小麦粉、植物油、白砂糖、奶粉、葡萄糖、精盐混合压制,热量非常高,饱腹感很强,500克能够满足一个人一天之内的体能消耗,战时每个班每天的发一个10公斤的铁桶(内装20包)就够了,但长期食用后会导致人体缺乏各类维生素、氨基酸等物质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对越自卫反击战中,解放军大量携带761压缩饼干投入战斗,虽然连级部队也带着挑着锅灶米粮的炊事班,每个士兵还背上2斤生大米,每个班还发一个猪油罐头,在大锅菜出锅再倒上,如果部队分散,一般用塑料袋装上米饭团加上青菜、肉末、火腿丁,一人一包打包送上阵地,但炊事班走得不快,煮好饭菜却找不到部队,饭菜有时被别的部队拿走,有时被敌军抢走,粮弹全靠民兵用肩挑着慢慢的翻山越岭送到前线,有的部队甚至断粮4天,靠挖野草野菜维生,把人吃得又吐又泻,手软脚软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这时压缩饼干和罐头就是唯一的食品,一般每人都带12块干粮,要留到最后关头才吃,761压缩干粮刚吃起来香甜可口,但吃多了就觉得太油腻,口感欠佳,吃多了连半块也不愿意吃了,还相当费牙,咬碎了就成粉末在喉咙里把人呛得喘不过气来,吃多了老拉肚子,战场上最受欢迎的是糖水菠萝罐头、糖水枯子罐头、糖水荔枝罐头等水果罐头,喝不上水时水果罐头的糖水最能救命,而油腻腻的红烧猪肉罐头不受欢迎,午餐肉罐头、脱水蔬菜罐头还勉强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在后方,部队每天早餐主要是面条,米线、米粥、馒头、包子、下饭菜就是头菜,榨菜,中晚餐5菜一汤,以肉菜为主,和普通百姓的家常菜差不多,米饭每人每月定量45斤,偶然充一些红薯和库存陈米,到两山作战时,军队要多少热饭,每份几两粮、几片牛肉、几片酸菜、几瓣大蒜,早上一个电话,麻栗坡中小学一律停课,学生剥大蒜,县委书记、县长带机关人员包,医院、商业局、公安局炒菜,下午就能把饭菜到山上,部队要尽全力让战士多吃点肉吃好点,但最前线的部队依旧是压缩饼干和罐头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四:现在解放军吃什么
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后,吸取教训的解放军先后研制了四五十种作战口粮,为解决761压缩饼干太干、太硬,难以下咽的问题,重新研制了90压缩饼干,添加了有提神抗疲劳作用的人参皂苷,但加工工艺与原料与761压缩饼干几乎相同,761压缩饼干的油脂过高、营养物质过少的问题还是存在,05年又研制了第三代压缩干粮——05压缩食品,增加了蛋白质和各类维生素, 一包05压缩食品有120克,内含热量554千卡,是同质量情况下米饭的4倍,口感也变得更好,还解决长期食用后营养不良的情况。
以05压缩饼干搭配自热食品成为06单兵食品,06单兵食品分为两个自热食品与即食食品系列,自热食品有什锦炒饭、腊肠炒饭以及扁豆牛肉炒饭三种,虽然炒饭比较松散,热量肯定不如压缩饼干,但内有自热剂,在野外不到10分钟就可以吃上热腾腾的饭菜,但因三种口味较少,又发展了有12种不同口味的09单兵自热口粮,品种有豆沙米饭、什锦米饭、鸡丁炒饭、扁豆角牛肉炒饭、酱油炒饭、咖喱炒饭、腊肠炒饭、雪菜肉丁炒饭、雪菜肉丝炒面、香菇肉丝炒面、羊肉抓饭、羊肉拌面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一份包含一份炒面或者炒饭,两份蛋糕或者饼干,一份糖水黄桃或糖水菠萝,一包速溶饮料,热量达1076千卡,基本可以满足一日体能消耗。12个餐谱一天吃一种可以吃2周,不会这么容易吃腻,但09单兵自热口粮的口感不是很好,炒饭吃起来像粽子,后来研制的13单兵自热口粮没有餐后水果和肉制品,种类也单调,没有大规模配发部队,之后的17式单兵自热口粮加入了苏打饼干、金枪鱼、骨干,提高蛋白质的摄入量,基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,但一日3餐只吃野战食品谁也受不了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野战饮食还是热食为主,以前解放军的野战炊事是5个人的炊事班“埋锅挖灶”短时间内做够100人份的饭菜,光土豆丝就要切10公斤,煮好又要人均负重40斤把饭送到几公里外,现在蔬菜、蛋肉等食材提前加工成半成品,,省去洗菜、切菜环节,20分钟即可完成,并采用快餐盒式包装前送,空降作战饮食还采用高阻隔材料包装的浅盘状的罐头,仅用十几分钟,便完成了百余名人的饮食,如果有炊事车,菜品也更丰富,牛肉西芹、鸡蛋羹、火腿香菇等高蛋白食材成为常餐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不过解放军也存在不少问题,主要是“训练较少,技能偏弱”“手段单一,效率不高”,有些部队对抗演练,炊事班在“生火造饭”时接到“敌情”要迅速转移。炊事班停止作业,消除痕迹,转移后饭菜刚做好还没有来得及开饭,“敌人”就发动进攻,面对野战炊事方舱车被炸,炊事员伤亡严重时,普通战士无人会挖散烟灶,野战条件下取水、识别野菜、做饭等知识不够,大多数战士只最大的炊事技能是“开水泡面”,现在全面推开野战饮食实战化训练,每月必须有3天只吃野战食品、喝凉水。
五:结语
军粮的好坏优劣,与国家工业水平的高低相关,伴随着经济的发展,解放军军粮的品质也越来越好了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之家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