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唐装黄”翻车了,中国点名约谈,H20芯片惊现“追踪+远程控制”?7月31日,中国网信办的一纸约谈通知书,再次将英伟达推向风口浪尖。H20芯片被曝可能搭载“追踪定位”和“远程关闭”功能,这不仅威胁到中国用户的,更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重大隐患。面对中方的质疑,黄仁勋的“入乡随俗”显得格外讽刺。曾经以“国家安全”为由打压中国企业的美国,如今却在自己的芯片中埋下“安全隐患”的种子。这背后,是技术合作的裂痕,还是国际博弈的缩影?
近年来,美国政府频繁以“国家安全”为由,对中国科技企业实施制裁,例如中芯国际和华为等52家中国企业被列入实体清单。然而,当美国企业的利益受到威胁时,这套逻辑却显得格外灵活。今年4月,美国禁止英伟达向中国出售H20芯片,但仅三个月后,迫于商业压力又解除了禁令。数据显示,中国市场占英伟达总收入的20%以上,失去中国市场对英伟达而言无异于断臂求生。然而,解禁后的H20芯片被曝可能暗藏安全隐患。据专家透露,美国国会议员曾公开呼吁在出口芯片中植入“追踪定位”功能,这些技术早已成熟并在部分芯片中应用。曾用来打压中国企业的“技术安全”武器,如今却成为反噬自身的利刃。
黄仁勋近年来频繁访华,甚至多次穿唐装、讲中文,试图展现对中国市场的重视。然而,H20芯片的安全隐患让他的姿态显得虚伪。作为英伟达的总裁,他一方面需要中国市场的庞大需求,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服从美国政府的政策压力。这种“双面角色”让英伟达在中美科技博弈中陷入尴尬。
而中国的反击则展现了从被动防守到主动出击的转变。网信办的约谈不仅是对H20芯片的安全审查,更是一场针对技术殖民主义的宣战。通过严格的技术审查,中国不仅确保了自身的信息安全,还对美国的“技术霸权”形成了有效制衡。这次约谈的核心在于要求英伟达“自证清白”,否则中国市场的大门将再次关闭。这种强硬态度不仅是对美国“双标”行为的回应,也向全球科技企业传递了一个信号:在中国市场,安全与透明是不可逾越的红线。H20芯片事件的影响不止于英伟达。数据显示,中国芯片自给率2020年达到40%,2025年要达到70%。此次事件如同一剂苦口良药,加速了中国在芯片领域的自主化进程。而对美国科技企业而言,这次风波凸显了他们在中美博弈中的两难处境。一方面,他们需要中国市场;另一方面,他们又不得不服从美国政府的政策压力。这种矛盾让他们的商业策略愈发复杂。H20芯片事件不仅是一场商业风波,更是一场关于技术安全与市场规则的较量。中国通过强硬的态度掌握了主动权,而美国的“安全双标”则让其企业陷入信任危机。
未来,中美科技竞争将愈发激烈,但无论竞争如何升级,技术合作与规则透明始终是全球科技发展的基石。正如网信办的约谈所传递的信号:只有在安全与信任的基础上,全球科技企业才能实现真正的共赢。
配资之家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