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解放战争进入第二个年头时,国民党军虽受到严重削弱,但在数量上和装备上仍占着优势,继续坚持对陕北和山东战场的重点进攻,以图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,使我军不能持久,然后转兵于其他战场。为打破蒋介石集团的图谋,临朐战役后,陈毅、粟裕率华东野战军机关和第6纵队、特种兵纵队赴鲁西南,统一指挥华野主力和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1纵队组成的外线兵团,西出豫皖苏,与刘邓大军、陈谢集团形成“品”字形攻势,把中原由国民党军的战略后方,变成为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主要战场。而留在山东的4个纵队组成的内线兵团,肩负起保卫胶东的重任,与调动胡宗南部北上的西北野战军,形成山东、陕北两翼牵制的战略态势。这支后来被称为“山东兵团”的英雄部队,在华东战场浴血奋战,以一系列经典战役彻底扭转战局,为解放战争胜利立下不朽功勋。
一、内线兵团的组建与战略任务
1947年8月6日,遵照中央军委指示,华东野战军内线兵团(东线兵团)正式成立,许世友任司令员,谭震林兼任政委,刘少卿任参谋长,谢有法任政治部主任。下辖第2、7、9纵队及新组建的第13纵队。
图片
许世友(左) 谭震林
这支部队汇聚了新四军主力与山东军区精锐:第2纵队(司令员兼政委韦国清)由新四军2师、4师各一部合编,擅长野战攻坚;第7纵队(司令员成钧、政委赵启民)以新四军2师部队为基干,与新四军7师和山东地方部队各一部组成,兼具野战与守备能力;第9纵队(司令员聂凤智、政委刘浩天)前身是山东军区第8师,以顽强攻坚著称;新组建的第13纵队(司令员周志坚,政委廖海光)则由胶东军区第5、6、7师组成,熟悉胶东地形民情。
中央军委赋予内线兵团的任务是:钳制和逐步消灭山东境内的敌人,保障外线部队的对敌进攻,保卫胶东后方,并逐步收复山东失地。
二、粉碎国民党军“九月攻势”
内线兵团成立之初,面临着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。1947年8月18日,蒋介石亲赴青岛,以整编第8、第9、第25、第54、第64、第45师以及重新组建的整编第74师第57旅等部组成胶东兵团,任命曾在鲁中指挥进攻解放区的陆军副总司令范汉杰为兵团司令官,凭借装备和兵力优势,在海、空军一部及保安队配合下,发起“九月攻势”,企图一举消灭山东解放区的人民武装力量。
当时,第2、第7纵队和第1纵队独立师、第4纵队第10师在华东野战军副政委谭震林率领下,正在诸城以南地区休整;第9、13纵队在许世友率领下,集结于掖县、平度、招远之间的郭家店、夏甸一带。9月1日,敌军采取“锥形突进”战术,兵分三路向胶东腹地推进,左路整编第8师攻掖县,中路整编第9师扑平度,右路整编第25、第64师直指胶东战略要地。
面对危局,根据毛主席“以一部坚守内线阻击敌人,主力置于外线待机而动”的指示,内线兵团采取“内外线配合”策略:许世友率第9、第13纵队及地方武装坚守内线,以运动防御消耗敌军;9月6日,首战平度,又在水沟头、道头等地连续作战,累计歼敌万余人,为转移后方机关、疏散群众争取了宝贵时间。9月22日夜,许世友巧妙率部从敌军接合部穿插至大泽山区,以13纵留下牵制敌人,率第9纵队向西南机动。
谭震林率第2、第7纵队等部转至诸城以南实施外线作战,同时发动群众开展地雷战、麻雀战。国民党军整编第64师进至高密后,以其第156旅配合安丘地方反动武装南犯,于9月9日10时侵占诸城。谭震林率外线部队乘敌立足未稳之际,于9日13时开始外围战斗,24时对诸城发起总攻。10日,第7纵队第19师攻占西关、第21师攻占南关;第2纵队第5师攻占东门,第4师突破城东北角,分别向城内发展,战至11日拂晓,发展顺利,7纵19师和2纵4师已经迫近敌旅部所在的天主教堂核心据点,大有一击即溃之势。这时,敌北路援兵迫近,南线指挥部不了解城内进展,恐遭守、援两敌夹击,下令放弃攻击,遂于11日6时撤出战斗,向诸城以南的五莲山区转移。
范汉杰误判内线兵团转移为“溃逃”,急令各部追击,导致兵力分散。内线兵团抓住战机,于10月5日发起胶河反击战。
我军在三户山歼敌2个团,并将整编第64师主力包围于范家集地区,东路援军整编第9师被阻于红石山,南路援军整编第64师第156旅和整编第45师第212旅被阻于张家庄、穆家庄地域,西路援军整编第45师第211旅向饮马镇方向搜索前进,由于我军未能集中优势兵力逐点歼敌,致使各路援敌逐渐靠近。被围于范家集的整编第64师主力凭坚固守,我一时难以全歼。为在运动中歼敌,我军6日调整部署,由第9纵队两个师和第2纵队两个团监视被围的整编第64师,以第9纵队1个师附第2、第7纵队各1个团继续在红石山阻击整编第9师,第7纵队主力负责阻击南线援敌,第2纵队主力西进歼击西路援敌整编第45师第211旅。7日下午,第2纵队主力西渡胶河,8日向山阳庄发起进攻,守敌第211旅突围失败,5000余人被歼,少将旅长张忠中等被俘。
范汉杰见西路援军被歼,东路、南路援军受阻,被困在范家集的整编第64师又无法脱身,急忙调整编第8、第54师,从蓬莱、牟平经莱阳兼程回援。我军调动胶东腹地敌军回援的目的已达,遂于10月10日主动撤围范家集,转移至安丘、诸城间的景芝镇以南地区进行休整。胶河战役中,国民党军8个旅遭到重创,共计1.2万人被歼,其中被俘8000余人。
在此期间,第13纵队于10月4日攻克掖县,歼灭整编第8师2000余人后,转移至栖霞以南地区休整;第10师在滨北军分区部队配合下,于10月16日上午攻克诸城,歼灭第159旅辎重营及国民党地方部队3000余人。
至此,国民党的“九月攻势”基本宣告失败,内线兵团开始转入战略反攻阶段。胶河战役后,第10师转至渤海地区休整,准备回归第4纵队建制;独立师向河北邯郸地区转移,改归晋冀鲁豫军区建制;内线兵团将渤海军区部队组建成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(司令员袁也烈,政治委员周贯五)。
三、胶高、莱阳战役扭转战局
当内线兵团粉碎国民党军“九月攻势”期间,刘邓、陈粟、陈谢三军正在中原地区实施战略展开,晋察冀野战军也在石家庄外围积极作战。蒋介石因其他战场形势吃紧,急于从山东战场抽调兵力支援,除留下整编第8、第45、第54、第64师等部分散守备和“扫荡”占领区外,于1947年11月初密令整编第9、第25师转调其他战场。
为配合中原三军作战,中共中央军委于11月10日指示内线兵团,“尽可能以寻机歼其一部之方法,阻止该两师一个时期”。接到指示后,内线兵团首长迅速作出部署,以第13纵队牵制平度的整编第54师,自11月6日起,亲率第2、7、9纵队进至胶济路南的潍河两岸地区,迎击整编第9师。在朱阳、丈岭地区作战时,由于侦察有误,仅歼敌千余人。此后,整编第9师与前来接应的整编第64师等部采用“交替掩护”战法向东逃窜,内线兵团随即调整战术,以第2纵队围歼守备高密的整编第64师留下的1个团,第7、第9纵队负责追歼东窜之敌,并一路追击至青岛附近。追击途中,于22日解放胶县,27日攻克高密县城。13纵则于11月8日包围了由莱阳东犯、进抵海阳的整编第54师主力。
范汉杰为解海阳之围,于11月22日命令该师第198旅由城阳经灵山东援。内线兵团分析战场形势后,鉴于整编第9师已靠近青岛,难以实施围歼,而第198旅已呈孤军突出之势,遂决定放弃围歼整编第9师,转而集中力量围歼第198旅。
11月24日,第198旅进至上下仙游、现子湾一线,被第7、9纵队追上并成功包围。25日,第9纵队2个团对现子湾国民党军4个营发起进攻,因对敌情掌握不准确且存在轻敌思想,初战受挫,双方形成对峙局面。27日,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第57旅由灵山东援,被我军成功阻击;整编第9师第76旅由即墨至南阡、北阡向金口、仙游进攻,第198旅一部也出击策应。第9纵队2个师、第7纵队1个师随即转而攻打卧牛山和南阡的第76旅。范汉杰见海阳之围未解,又有两个旅陷入被围困境,急忙调整编第64师及整编第8师一部前往增援,企图掩护第198、第76旅撤回青岛。由于援敌逐渐迫近,内线兵团为避免陷入被动,决定撤出战斗,于30日北移至莱阳以南五龙河两岸待机。
历时一个月的胶高追击战,累计歼敌万余人,迟滞了整编第9、第25师他调的行动,解放了高密、胶县、平度等广大地区,迫使国民党军困守青岛、莱阳、即墨、烟台、福山、蓬莱、龙口等据点,使胶东、滨海、鲁中解放区再度连成一片。
胶高追击战之后,国民党军加强了对地处胶东半岛要冲的莱阳城的固守,企图以此支撑其对烟台、威海、蓬莱等几个沿海县市的占据。当时,莱阳驻有整编第54师第36旅的一个加强团约4000人,以及地方保安团队约5000人。内线兵团采取攻城打援的作战方针,以第7纵队攻歼莱阳城,第2、第9、第13纵队和胶东军区及北海、东海军分区部队负责阻援。
12月4日,7纵反常用兵,不打外围据点,直接插入四关,切断了外围之敌与莱阳城的联系,然后逐个扫清外围据点,8日扫清四关。9日2时开始攻城,经激战,当日占领莱阳城大部,仅剩下城隍庙核心据点。7纵两次攻击均未能奏效,且伤亡较大。
图片
12日,又增调曾守备过莱阳城的第13纵队第37师继续进攻,仍遭敌人火力顽强阻扼,不得不暂停攻击。13日,第13纵队将攻击重点改在守军自恃有大水塘阻隔的东北角,一举摧毁敌核心阵地,当晚全歼守敌,成功解放莱阳城。驻海阳的整编第54师主力于12月11日仓皇撤往青岛。
我军围攻莱阳,范汉杰调集8个旅在飞机、战车配合下,13日由青岛经灵山分批北援,欲解莱阳之围,被我第2、第7纵队阻击于水沟头一带。莱阳解放后,国民党军企图重占莱阳。2月19日至26日,我第9、第13纵队从正面阻击,第7纵队主动向该师侧后进行突击,击退敌人多次进攻。26日,整编第54师被迫南撤灵山地区。莱阳战役遂告结束。此役攻城打援共歼国民党军和反动地方武装约1.7万余人,其中俘7000余人。
莱阳战役,拔除了孤悬于胶东腹地的钉子,国民党军仅控制胶东的青岛、烟台、威海、蓬莱等沿海孤立据点,蒋介石企图控制胶东半岛的计划彻底破产。东北战局紧张,范汉杰奉调率整编第54师(欠仍留胶东的第36旅)赴援锦州,加上此前调走的整编第9、第25师等部,到1948年3月初,山东境内剩下13个整编师26个旅的兵力,山东战场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转变,国民党军被迫实施“分区防御”,以支撑其残局。
四、战略反攻连战连捷
1948年1月31日,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南下组成苏北兵团,内线兵团正式改称山东兵团,下辖第7、第9、第13纵队及渤海纵队、鲁中南纵队(1947年7月组建,司令员兼政委为傅秋涛),兵力充实至5个纵队。
3月,山东兵团以胶济路西段战役拉开战略反攻序幕。3月10日夜,第7纵队突然包围张店,次日全歼弃城突围之敌4000余人。12日,第9纵队冒雨强攻周村,副连长刘奎基率突击队12分钟突破北门,经18小时激战全歼整编第32师1.5万人,俘敌1.3万余人。3月13日,第7纵队包围淄川,17日肃清外围,并向淄川城墙挖掘地道。19日16时40分,7纵炸开淄川城墙,发起总攻,战至21日4时,全歼守敌8000余人,淄川战斗胜利结束,为胶济路西段战役划上圆满句号。
胶济路西段战役,山东兵团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,解放14座城镇,歼敌3.8万余人。
紧接着,山东兵团挥师胶济路中段,进攻被称为"鲁中堡垒"的潍县。此地由国民党军整编第96军军长陈金城率4.6万兵力据守,依托坚固工事形成立体防御。山东兵团以第9纵队、渤海纵队为主攻,第7纵队阻击济南援敌,第13纵队牵制青岛方向敌军。4月2日战役打响,至18日扫清外围据点50余处,歼敌5000余人。23日夜,第9纵队7师突破北门城墙,5个连队率先登城,24日渤海纵队从城南突入,守军溃败,残部逃往东城,27日全城解放。此役共歼敌4.6万余人,俘陈金城以下2.65万人,使胶东、渤海、鲁中三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,青岛、济南之敌陷入孤立。
1948年5月,国民党军为维系津浦路"济南—徐州"通道,以兖州为中段枢纽构建防御体系。5月29日,山东兵团发起津浦路中段战役,至6月15日先后攻克泰安、曲阜、宁阳、邹县等8座县城,形成对兖州的合围。7月12日,第7纵队并指挥第13纵队发起总攻,经一夜激战突破城墙,13日全歼守敌2.8万人,俘整编第12军军长霍守义。同时,打援部队歼灭济南援敌7000余人。
图片
津浦路中段战役,收复和攻克城镇12座,歼敌6.36万人,我军控制津浦路徐济段,切断了国民党军南北机动通道,直接配合了豫东作战,进一步孤立了济南国民党军,使国民党军的徐州指挥中枢完全暴露,为下一步攻取济南和南下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。
图片
兖州战役庆功大会
五、内外线兵团会合以后
兖州战役后,山东兵团各纵队在泰安、曲阜一带休整,外线兵团也于1948年8月中下旬开进到这一地区,粟裕率华东野战军指挥部同时进驻曲阜,实现了内外线兵团的会合,从此,华东野战军再次合兵一处,至此,山东兵团基本完成了历史使命。
但是。华东野战军为了便于大兵团作战,并没有取消山东兵团番号,机构依旧,所指挥的部队根据作战任务不断变化。在济南战役中,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、兼政委谭震林、副司令员王建安统一指挥攻城兵团的7个纵队及部分地方部队共约14万人遂行作战任务。11月,在淮海战役中,山东兵团兼政委谭震林、副司令员王建安先是指挥第7、第10、第13纵队进击运河线,从东北方向逼近徐州。接着,统一指挥第4、第6、第8、第9、第13纵队及特种兵纵队围攻黄百韬兵团。一直到淮海战役结束后,山东兵团机关改编为第7兵团,山东兵团番号才停用。
从内线兵团到山东兵团,这支钢铁之师以胶东半岛为起点,在山东战场纵横驰骋,用鲜血和胜利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贡献,其英勇战绩将永远镌刻于人民解放战争的光辉史册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之家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